锦囊治疗方论
见药按条。
见药按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黑脂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感受时邪,毒袭心肺所致。症见其舌状如羊之舌伸出口外,故名。舌斜左,眼亦斜左,舌斜右,眼亦斜右。初起必胸膈痒痛,日久不治。邪正相拒,满身胀痛。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见《本经疏证》。即淡豆豉,详该条。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应候,见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证名。出《灵枢·行针》。指喜乐不禁之症。参见喜笑不休条。
儿科著作。5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介绍治疗儿科病的临床经验。卷1~3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并附歌赋和望诊图;卷4~5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现有《万密斋医书十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掀睑细看,外面养睛神水,有若蜗牛之涎,涎游于黑白之间,徒光无润,须臾风轮内外,气象渐变,枯败如死人,故曰神气枯瘁。”类今之
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