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金边兔耳

金边兔耳

《中药大辞典》:金边兔耳

药材名称金边兔耳

拼音Jīn Biān Tù ěr

别名耳草(《慈航活人书》),兔耳箭、金茶匙(汪连仕《采药书》),小鹿衔、银茶匙、忍冬草、月下红(《百草镜》),兔耳一枝箭(《纲目拾遗》),扑地金钟(《泉州本草》),天青地白肺形草、毛马香、牛眼珠草、橡皮草(《湖南药物志》),大种巴地香(《贵州植药调查》),一枝香、倒拔千金、毛鹿含草、红金交杯、铜调羹、铁交杯、通天草、山蝴蝶、猪心草、兔耳金边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巴地虎、牛皮菜、朝天一柱香(《贵州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菊科植物杏香兔儿风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状较短的根茎。茎直立,高30~60厘米,具棕色长毛,不分枝。叶5~6枚,着生茎的下部,近乎轮生;卵状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心脏形,全缘或呈波状,稍有短刺齿疏生,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具棕色长绒毛,有时下面呈紫红色;叶柄长3~10厘米,有棕色绒毛。头状花序细长,有短梗或近于无梗,成总状花丛。总苞细管状,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苞片多层,外层苞片较短,卵状狭椭圆形,长约4毫米,内层苞片披针形,长15毫米,先端尖锐,花白色,稍有杏仁气味。瘦果倒披针状长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扁平,基部狭窄,有纵条纹和细毛;冠毛棕黄色,长约10毫米。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阴地。分布华东、中南各地。

药理作用水煎液(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圈清晰透明,直径有17毫米(纸片法)。

性味甘,寒。

①《纲目拾遗》:"味甘淡。""性寒,味苦。"

②《泉州本草》:"苦,寒,无毒。"

③《贵州草药》:"性温,味微甜。"

归经《纲目拾遗》:"入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虚痨咳血,汲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

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血分,止吐血,治肺痈。"

②《纲目拾遗》:"治虚痨吐血。""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痨伤,肺痈,肺痿,黄疸,心疼,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③《泉州本草》:"清热泻肺火,凉血止血。治肺痈,肠痈,肺虚骨蒸痨热,痈疽肿毒。"

④《湖南药物志》:"消炎解毒,止血生肌。"

⑤《贵州草药》:"散寒解表,利水除湿,解毒软坚,镇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捣烂塞鼻。

复方①治咳嗽吐血:㈠杏香兔耳风。煮猪肺食。㈡杏香兔耳风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水肿:㈠大种巴地香根二两。煎水服。(《贵州草药》)㈡鲜杏香兔耳风根。加食盐捣烂,敷肚脐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骨蒸劳怯:兔耳一枝箭,蒸鸡服。(《纲目拾遗》)

④治肠痈,肺痈:兔耳草二两,白石楠叶嫩脑十二个,好酒煎服。(《慈航活人书》)

⑤治跌伤:杏香兔耳风。水煎服。

⑥治肿毒:杏香兔耳风。捣烂敷患处。

⑦治鼻疳,虫病:杏香兔耳风。捣烂,塞鼻孔内。

⑧治刀伤蛇咬伤:杏香兔耳风。捣烂外敷。(⑤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⑨治九子疡:大种巴地香。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边兔耳

药材名称金边兔耳

拼音Jīn Biān Tù ěr

英文名Frangrant Ainsliaea Herb, Herb of Frangrant Ainsliaea

别名耳草;兔耳箭;金茶匙;小鹿衔、银茶匙、忍冬草、月下红、兔耳一枝箭、枝箭、扑地金钟、天青地白、肺表草、毛马香、牛眼珠草、橡皮草、一枝香、倒拔千金、猪心草、通天草、毛鹿含草、兔耳金边草、朝天一柱香、大种巴地香、兔耳一支香、四叶一支香、兔儿风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百草镜》:兔耳一枝箭,叶如橄榄形,边有针刺,只七、八叶贴地生,八月抽茎,高近尺许,花如柏穗而有萌刺,茎叶有毛。七月采。

2.《本草纲目拾遗》:金边兔耳,形如兔耳草,贴地生,叶上面淡绿,下面微白,有筋脉,绿边黄毛,茸茸作金色。初生时,叶稍卷如兔耳形。沙土山上最多。兔耳一支箭,生阴山脚下。立夏时发苗,叶布地生,类兔耳形,叶厚,边有黄毛软刺,茎背俱有黄毛,寒露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nsliaea fragrans Champ.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拣去杂质,抢水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桔香兔耳风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具匍匐状短根茎。茎直立,被棕色长毛,不分枝。叶5-10枚,基生;叶柄长3-10cm,有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3-10cm,宽2-5cm,先端圆钝,基部心形,全缘或呈波状,有时疏生刺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有时紫红色,被棕色长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总状;有短梗或近无梗;总苞细和状,长约15mm;总苞片数层,外层较短,卵状狭椭圆形,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筒状,白色,稍有杏伸气味。瘦果倒披针状长圆形,栗褐色,扁平,有纵条纹及细毛;冠毛羽毛状,棕黄色。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木林下、沟边草丛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皱缩卷曲。茎短,被褐色长柔毛。叶4-7枚,轮生或稍互生排列于短茎上,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较圆钝,基部心形,全缘,上表面几无毛,叶缘、下表面及叶柄被褐色柔毛;叶柄细,长可达7cm。气微香,味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无羁萜酮(friedelin),表面羁萜醇(epifriedelinol),羊齿烯醇(ferneneol),三十二烷酸(dotriacontanoic acid),二十六醇(hexacos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1]。

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8α-羟基-11α,13-二氢中美菊素C(11α-13-dihydrozaluzanin C),中美菊素(zaluzanin)C,和丁香烯(caryophyllene),豆甾醇(stigmasterol)[2]。

药理作用水煎液(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圈清晰透明,直径有17mm(纸片法)。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补虚;凉血止血;利湿解毒。主虚劳骨蒸;肺痨咳血;妇女崩漏;湿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结核;跌打捞员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包煎),10-15g;或感研粉。外用:适量,捣敷衍;或绞汁滴耳。

各家论述1.汪连仕《采药书》:入血分,止吐血,治肺痈。

2.《本草纲目拾遗》:治虚痨吐血。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痨伤,肺痈,肺痿,黄疸,心疼,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3.《泉州本草》:清热泻肺火,凉血止血。治肺痈,肠痈,肺虚骨蒸痨热,痈疽肿毒。

4.《湖南药物志》:消炎解毒,止血生肌。

5.《贵州草药》:散寒解表,利水除湿,解毒软坚,镇惊。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清香桂

    药材名称清香桂拼音Qīnɡ Xiānɡ Guì别名胃友、野樱桃、野扇花、大风消、万年青、桂花矮陀陀来源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清香桂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以根及果

  • 蓝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树药材名称蓝树别名米木、大蓝靛、木蓝、木靛、板蓝根[广西、博白、南宁]、大青叶[广西、邕宁]来源夹竹桃科蓝树Wrightia laevis Hook. f. [W. hainan

  • 田螺壳

    《中药大辞典》:田螺壳药材名称田螺壳拼音Tián Luó Ké出处《别录》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田螺"条。性味《纲目》:&

  • 扛板归根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根药材名称扛板归根拼音Kánɡ Bǎn Guī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扛板归根。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靛甙,并含少量大黄索和大黄酚根皮含鞣质33%。功能主

  • 瑞香

    药材名称瑞香拼音Ruì Xiānɡ别名雪冻花、雪花皮、对雪开、雪地开花、雪冬花、金腰带、铁牛皮、山棉皮、暖骨凤、红总管来源瑞香科瑞香属植物瑞香Daphne odora Thunb.,以根、树

  • 雪莲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莲花药材名称雪莲花拼音Xuě Lián Huā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 Hand.-Mazz.和毛头雪莲花S. eriocep

  • 糙壳菱蟹

    药材名称糙壳菱蟹拼音Cāo Ké Línɡ Xiè别名石蟹来源药材基源:为菱蟹科动物粗糙菱蟹的肉、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ldorfia horrida(Linnaeus)[Parthenope

  • 冠果草

    《中药大辞典》:冠果草药材名称冠果草拼音Guàn Guǒ Cǎo别名土紫菀、假菱角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泽泻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晒干,切段。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簇生水底。叶浮水

  • 牛黄

    《中国药典》:牛黄药材名称牛黄拼音Niú Huánɡ英文名CALCULUS BOVIS别名丑宝、天然牛黄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 红酸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酸七药材名称红酸七别名油点草、白七、红酸七、竹叶七、牛尾参来源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点草Tricyrtis macropoda Miq.,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