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热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胃肠、肝胆实火为常见。其证候表现为高热、头痛、目赤、口苦口干、渴喜冷饮、烦躁、腹痛拒按、胁痛、便秘,甚或吐血、衄血,或发斑疹,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等。治宜清热泻火为主。
古刺法名。《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
《外科活人定本》卷二方。熊胆、儿茶、乳香、冰片、牛黄、雄黄。为细末。用井花水煎黄连、黄柏,取汁调药末,搽患处。治赤面风初起,正面之上红肿而浮起者。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荜茇、肉桂各四斤,炮姜、高良姜各六斤。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疼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
【生卒】:1048~1118【介绍】:宋代文人。郫县(今四川郫县)人。著《附子传》,对附子的栽培及医疗作用论述较详。
《症因脉治》卷二方。枳实、厚朴、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水煎服。治胃家有痰,兼有食积者。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药物剂型之一。用动物的皮、骨、甲、角等加水反复煎熬,浓缩后制成干燥胶块。多用作补养药。如驴皮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即门牙。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