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循经取穴图解
见金兰循经条。
见金兰循经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疳泻。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补骨脂,详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多属战伤救治的专门学科。周代称金疡,为疡医科治疗内容之一。宋代设金镞兼书禁科。元代始设金疮肿科,明代设金镞科。由于其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名。参见十三科条。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参见各条。
即血不归经。详该条。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置尚药局中,掌管分疗众疾的医事,共设4名,官阶正八品下。其助手为佐,10人,官阶正九品下。
病名。《喉科心法》卷上:“生于上下牙根,初起疼痛腐烂,臭秽不堪,色黑坚硬,齿落穿腮。”详走马牙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