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菱

野菱

药材名称野菱

拼音Yě Línɡ

别名刺菱、菱角

出处1.《纲目》云:“野菱自生湖中,叶、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2.《纲目拾遗》记载:“刺菱乃小菱也,生杭州西湖里,六桥一带多有之,以其四角尖如针芒刺手,故名……其菱大者如蚕豆,小者如黄豆,味绝鲜美,虽至秋老,亦不甚大。”所述特征与本种颇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菱科植物野菱和细果野菱的坚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apa incisa Sieb. Et Zucc. Var.quadricaudata Gluck2.Trapa maximowiczii Korsdh.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叶二型,浮生于水面的叶,叶柄长5-10cm,有海绵质的气囊为长纺锤形或披针形;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宽各约2-4cm,上部边缘有锐齿,基部边缘宽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沉水叶羽状细裂。花白色,腋生。坚果三角形,很小,其四角或两角有尖锐的刺,绿色,上方两刺向上伸长,下方两刺朝下,果柄细而短。花期7-8月,果熟期10月。

一年生水生草本。漂浮叶聚生于茎顶,叶柄长3-10cm,中上部膨胀成为海绵质气囊,气囊狭纺锤形,有时不明显;叶片宽三角形或菱状三角形,长1.5-2.5cm,宽2-3cm,中上部边缘具粗齿,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通常被疏柔毛;沉水叶羽状细裂,裂片丝状,灰绿色。花单生叶腋;萼4深裂,长约4mm,基部有毛;花瓣白色,4枚,长约7mm;雄蕊4;子房半下位,具花盘,花柱细,柱头近球形。果三角形,高10-12mm,具4角;肩角向上,纤细,刺状,角间宽2-2.5cm,先端具倒刺;腰角刺状,较短,向下,平滑;果颈圆锥状,高约3mm,无果冠。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于水墉或田沟内。野生于水塘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分布于东北至长江流域。

性状性状鉴别:野菱果实扁三角状,有四角,两侧两角斜向上开展,宽2-3cm,前后两角向下伸长,角较尖锐。表面黄绿色或微带紫色,果壳木化而坚硬。果肉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甜微涩。细果野菱果实较小,宽1-2cm。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主脾胃虚弱;泄泻;痢疾;暑热烦渴;饮酒过度;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注意不宜过食,以免腹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荷莲豆草

    药材名称荷莲豆草拼音Hé Lián Dòu Cǎo别名荷莲豆菜、野雪豆、月亮草、除风草、水蓝青、水冰片、野豌豆草、野豌豆尖、眼睛草、两面青、螺蚬草、青蛇儿、龙鳞草来源石竹

  • 蚯蚓

    药材名称蚯蚓拼音Qiū Yǐn别名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

  • 云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云实药材名称云实拼音Yún Shí别名百鸟不停、老虎刺尖、到钩刺、黄牛刺、马豆、牛王刺、药王子来源为豆科云实属植物云实Caesalpinis scpiaria

  • 苍耳花

    《中药大辞典》:苍耳花药材名称苍耳花拼音Cānɡ ěr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花或花蕾。功能主治①《纲目》:"主白癞顽痒。"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白痢。

  • 回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回心草药材名称回心草拼音Huí Xīn Cǎo别名茴心草、茴薪草、铁脚一把伞、岩谷伞来源苔藓类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 (Sc

  • 鹅骨梢

    药材名称鹅骨梢别名密花树来源紫金牛科鹅骨梢Rapanea neriifolia (Sieb. et Zucc.) Mez,以叶、根皮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中南、西南。性味淡,寒。功能主

  • 长松

    药材名称长松拼音Chánɡ Sōnɡ别名爬地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偃松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us pumila (Pall.)Regel[Pinus cembra L.var. pum

  • 朴松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朴松实药材名称朴松实拼音Pǔ Sōnɡ Shí别名松墨、洮和冷杉、蒲松实、太白冷杉来源松科冷杉属植物四川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的球果。夏季采摘,

  • 云南金莲花

    药材名称云南金莲花拼音Yún Nán Jīn Lián Huā别名鸡爪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金莲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ollius yuinnanensis(Franch.)Ul

  •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