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酒饼叶

酒饼叶

《中药大辞典》:酒饼叶

药材名称酒饼叶

拼音Jiǔ Bǐnɡ Yè

别名橘叶(《岭南采药录》),狗牙花(《中国树木分类学》),鸡爪校(《陆川本草》),宝塔子、鸡爪香、鸡爪兰(《南宁市药物志》),串珠酒饼叶、串珠(《广东中药》Ⅱ),鸡爪藤(《中国经济植物志》),鸡爪风(《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藤状灌木。枝粗糙,有灰白色、凸起的皮孔。叶互生,薄革质,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秃净,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浑圆,全缘,上面光亮,下面粉绿色。花黄白色,生于长2~4厘米的花柄上,与叶对生或近对生;萼片3,卵圆形,长3~5毫米,外被小柔毛;花瓣6,2列,外轮大于内轮,矩圆形斌矩圆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钝,外被小柔毛;雄蕊多数,楔形,药室线形,外向,花丝粗大,肉质。果实串珠状,长2~5厘米。种子圆球形,长约5毫米。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于丘陵及海滨的疏林中或灌木间,分布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叶多破碎,薄革质,上面光亮,绿色或浅棕绿色,下面较浅,为灰色或灰绿色,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秃净,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浑圆,全缘,具短柄。味淡,气微。

性味苦辛,温。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涩,有小毒。"

②《陆川本草》:"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疟疾,水肿,跌打损伤,风疹,疥癣,烂脚。

①《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疥癞烂脚,捣敷脚趾湿烂。去风邪,祛瘀生新。"

②《陆川本草》:"止痛,截疟,杀疥癣虫。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寒疟,汗斑,疥癣。"

③《广东中药》Ⅱ:"化湿,祛风,行气。内服消水肿,止咳;外用止风疹痒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跌打伤骨痛皮肿:酒饼叶捣烂,下铁锅炒至将焦,即入好酒煮沸,取酒饮之;以其渣敷伤处。(《岭南采药录》)

②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肾炎水肿,支气管炎:干酒饼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酒饼叶

药材名称酒饼叶

拼音Jiǔ Bǐ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Desmos

别名山桔叶、串珠酒饼叶、假酒饼叶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smos chinensis Lour.[D.cochinchinensis sensu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直立或攀援灌木,高1-3m。枝粗糙,有纵条纹或灰白色凸起的皮孔。单叶互生;叶片长圆形或圆形,长4-13cm,宽2-5cm,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花单朵与叶互生或对生,黄绿色,下垂;花梗长2-5.5cm;萼片3,卵圆形,长3-5mm;花瓣6,2轮,外轮比内轮大,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9cm,宽1-2cm;雄蕊多数,药隔先端截形;心皮多数,柱头2裂。果实伸长,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长2-5cm,聚生于果梗上,子房柄明显。种子球形,直径约5mm。花期夏季,果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林缘灌木丛中或低海拔荒野、路边以及山谷、沟边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贵州、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叶稍卷曲或破碎,灰绿色至灰黄色。完整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长4-13cm,宽2-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叶柄长约5mm。薄革质而脆。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部分细胞较大,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含细小簇晶;非腺毛2(-3)细胞,长100-130μm,直径约12μm,先端细胞长,胞腔常含黄色物质;气孔平轴式。

鉴别取本品粗粉3g,加适量乙醇,置水浴中温浸1h,滤过。滤液适当浓缩,用石油醚萃取2次,取脱脂后滤液1ml,滴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橘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归经脾;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化瘀止痛,健脾和胃,截疟杀虫。主风湿骨痛;疟疾;水肿;跌打损伤;风疹;疥癣;烂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跌打伤骨痛皮肿:酒饼叶捣烂,下铁锅炒至将焦,即入好酒煮沸,取酒饮之;以其渣敷伤处。(《岭南采药录》)②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肾炎水肿,支气管炎:干酒饼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疥癞烂脚,捣敷脚趾湿烂。去风邪,祛瘀生新。

2.《陆川本草》:止痛,截疟,杀疥癣虫。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寒疟,汗斑,疥癣。

3.《广东中药》Ⅱ:化湿,祛风,行气。内服消水肿,止咳;外用止风疹痒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卷耳

    药材名称卷耳拼音Juǎn ěr别名婆婆指甲菜来源石竹科卷耳属植物粘毛卷耳Cerastium viscosum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降压,解毒。用于感冒发

  • 圆果冷清草

    药材名称圆果冷清草拼音Yuán Guǒ Lěnɡ Qī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圆果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rotundinucula Hayata采收和储藏:全年均

  • 土荆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药材名称土荆芥拼音Tǔ Jīnɡ Jiè别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来源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

  • 竹鼠肉

    药材名称竹鼠肉拼音Zhú Shǔ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原形态竹鼠(《说文》),又名:竹豘(《纲目》),篱鼠(《本草求原》)。体形粗壮,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0厘

  • 百里香叶杜鹃

    药材名称百里香叶杜鹃来源杜鹃花科百里香叶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

  • 天泡子

    《中药大辞典》:天泡子药材名称天泡子拼音Tiān Pào Zǐ别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

  • 落花生

    《中药大辞典》:落花生药材名称落花生拼音Luò Huā Shēnɡ别名花生(《酉阳杂俎》),落花参(《滇南本草》),番豆、土露子(《物理小识》),长生果(《本经逢原》),落地松、地豆(《滇海

  • 紫杉

    《中药大辞典》:紫杉药材名称紫杉拼音Zǐ Shān别名赤柏松(《盛京通志》),紫柏松(《蒙文汇书》)。出处《东北药植志》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东北红豆杉的枝和叶。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赤褐色,浅

  • 金纽子

    药材名称金纽子拼音Jīn Niǔ Zǐ别名护心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三头水蜈蚣的全草。春、夏采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8~30厘米。根茎短。茎丛生,细弱,

  • 檀香

    《中国药典》:檀香药材名称檀香拼音Tán Xiānɡ英文名LIGNUM SANTALI ALBI别名白檀、白檀木来源本品为檀香科檀香属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树干的心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