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转注

转注

古病名。又名传尸。《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传尸,亦名转注。”详转疰、传尸条。

猜你喜欢

  • 岩红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

  • 补注难经

    书名。2卷。宋·丁德用补注。《直斋书录题》:“德用者,乃嘉祐中人也,序言太医令吕广重编此经,而杨玄操复为之注,览者难明,故为补之。”原书已佚,但丁氏的见解大多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疮疡内托法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疡医准绳》卷一。又名托里法、托法。是运用补益气血为主、活血解毒为辅的药物,以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防止毒邪内陷的方法。具体运用分为两种:①托毒透脓法。适用于疮

  • 少阳为枢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少阳主三阳之中,属半表半里,为出入的枢纽,故为枢。

  • 冷热利

    病证名。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又名冷热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冷热相交,而走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利也

  • 辣子

    出《本草纲目》。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 天瓜

    见《滇南本草》。为瓠子之别名,详该条。

  • 皇甫云洲

    【介绍】:见皇甫中条。

  • 团鱼甲

    见《河北药材》。即鳖甲,详该条。

  • 胬肉

    见《疡科纲要》。高突于疮口之肉芽,影响脓毒排泄。可用丹药或乌梅肉炭、冰片研匀外敷去之。见疮疡生胬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