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踝骨

猜你喜欢

  • 秋日泄痢

    病证名。出《济生拔粹·田氏保婴集》。秋初之际,湿热伤及脾胃,致运化失常,发生泻泄;湿热下注,蕴积肠道,腹痛即泄,或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则成痢疾。如症见泄泻灼肛气秽,粪色黄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者,为湿

  • 背解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腰俞,见该条。

  • 以经取之

    针灸术语。凡脏腑气血虚实不明显的病证,可通其经脉,取有关经脉的输穴针刺治疗。《灵枢·经脉》:“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牛参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太医院吏目

    明、清两代医官职称。明太医院设有吏目1人,其职位或在御医之下、医士之上;或在太医令、丞之下,以后屡有变更。官阶从九品。

  • 程松崖

    【介绍】:见程玠条。

  • 益母蒿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即益母草,详该条。

  • 莱菔甲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 经候不行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经闭。详该条。

  • 李维麟

    【介绍】:明代医家。字石浮。江苏常熟人。精于察脉,著有《内经摘粹补注》、《医宗要略》,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