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指臂之上骨,即桡骨。《灵枢·经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见汉医条。
又称内实。①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②泛指人体内部气血郁结、停痰、食滞、虫积等。
【介绍】:参见钱瑛条。
【介绍】:见张世贤条。
病证名。指胞衣早破,引起的胎涩难产。《临产须知》:“胞衣先破,其故有二:一因母弱气血虚,胞衣薄,儿身转动,随触而破。一因儿身未转,坐草早,用力狠,以致胞破久,血水干,产路涩,儿难下。急用加味芎归汤加熟
病名。即死胎不下。指怀孕后,胚胎死亡已超过一、二个月,仍稽留在子宫腔内,子宫增大与原妊娠月份不符,有时伴有阴道流血或有褐色分泌物,尿妊娠试验为阴性者。多因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气虚不能使其胎娩出;气滞,
证名。出《灵枢·五邪》。指因眩晕而跌倒。参见眩晕、中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