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表里俱热证

表里俱热证

证名。指表热里热症状同时存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多由表证未解,邪热入里,或原有里热,又感温邪所致。《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里皆热?如伤寒阳明证传于本腑,外而肌肉,内而胃腑,热气熏蒸,口渴谵语,此散漫之热邪未结聚,治用白虎汤,外透肌肤,内清腑脏。俾表里两解,不比邪热结实,专在肠胃可下而愈也。……正伤寒有此,而温热之病,更多有此,不可不察。”详表热证里热证条。

猜你喜欢

  • 蛤蟆浆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酥之别名,详该条。

  • 梁权

    【介绍】:参见梁周泰条。

  • 肺肾相生

    肺属金,肾属水。根据五行学说,肺金和肾水是母子关系,故又称“金水相生”。两者在生理上互相滋生,病变时互相影响。从水液代谢言,肾脉上连于肺,肺为水之上源,上靠肺的通调,中靠脾的运化,下靠肾的开合,一脏失

  • 鹘眼凝睛

    病证名。指目若鹘鸟之眼珠突出而定睛不转之病状。见《银海精微》。又名鹘眼凝睛外障、鱼睛不夜。多因风热毒邪壅阻,眼络滞涩所致。证见目珠逐渐胀起,赤而坚硬,甚则突出于眼眶。眼珠转动失灵,胀痛难忍,视力锐减,

  • 赤色老母菌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 阳土

    胃与脾同属五行之土,胃为六腑属阳,故称胃为阳土。《脾胃论·卷下》:“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

  • 金菊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万寿菊之别名,详该条。

  • 陷下则灸之

    针灸治疗法则。凡寒凝血滞,无脉症,脏器下陷,久病虚寒等症,均可用艾灸法治疗。《灵枢·禁服》:“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

  • 平旦服

    即早晨空腹服药。详空腹服条。

  • 力钧

    【介绍】:清末医家。字轩举,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年治儒习医,尝与福州名医郭永淦作《伤寒问答》,并曾参《全体阐释》作中西医异同之比较,主张“兼求并进,不可偏执”。曾历游新加坡、日本、德、法、意、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