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蜂窝疽

蜂窝疽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有头疽生于肩部或背部或胸侧,疮形多头状似蜂窝者。证治见有头疽。

猜你喜欢

  • 闷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闷痧》:“痧毒冲心,发晕闷倒地,一似中暑、中风,人不知觉,即时而毙。此痧之急者,如略有苏醒,扶起放痧,不愈,审脉服药施治。如发晕不醒,扶之不能起,必须审脉辨证的确,果系何因,先用

  • 小便不利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卫生宝鉴》卷十七:“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治宜分利而已。若热搏

  • 李元基

    【介绍】:清外科医生。广东龙门人,善医药,擅外科跌打诸伤之诊治。有妇人坠楼头破气绝,元基先灌以丸,即苏,随捣生药,敷之数日,颅骨自合。又有入山误触机驽者,箭入足踝骨,为之敷药,镞出而愈。其效多类此。

  • 尿石一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金钱草30~60克,海金砂(全草)、石韦各30克,车前子15克,木通6克。水煎服。功能通淋消石。治气结型尿路结石病。如因气结疼痛者加延胡索12克,川楝子9克;

  • 蛔结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

  • 眼疸

    病证名。由脾经风热所致。症见下睑内生肉粒,色黄而软,细小如粟。治宜祛风清热。可选服银翘散或驱风散热饮子加减。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参见粟疮条。

  • 肾阳虚

    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不愈,亏损过度,老年体弱所致。症见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气短而喘,腰膝痠软,阳萎,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两尺脉弱。治宜补肾阳。

  • 火中

    类中风之一,见《医宗必读·类中风》,又名中火。《医学心悟·类中风》:“一曰火中……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症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言语不出,口眼歪斜,瘫痪,面赤,烦渴,便秘等。心

  •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书名。宋·刘温舒撰于1099年。3卷。本书专门论述五运六气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其论共31篇,附图表29幅。由于原文比较费解,曾有日人冈本为竹的注释本,将原书逐段逐句地作了说明,分为7卷,名《运气论奥谚

  • 白珠俱青

    症名。《审视瑶函》:“此症乃目之白睛忽变青兰色也。”即白睛青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