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蛊毒

蛊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将蛊毒分为蛊毒候、蛊吐血候、蛊下血候等。症状复杂,变化不一,病情一般较重。蛊毒可见于一些危急病证、恙虫病、急慢性血吸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等病。

猜你喜欢

  • 五脏毒

    疮疹病因之一。出《斑疹萃英·疮疹标本》。亦名秽毒。凡疮疹乃五脏毒,其出归一证。肝水疱,肺脓疮,心斑,脾疹,惟肾不食秽毒,而无诸证。

  • 风毒咽

    病名。指因风邪热毒所致的喉痹症。同风毒喉痹。出《千金要方》卷六下。参见喉痹条。

  • 六饮

    出《周礼》。指水、浆(酸味的饮料,亦指清酒)、醴(甜酒)、(淡酒)、医(酒酿)、酏(薄粥)。

  • 槐皮

    出《肘后备急方》。为槐白皮之简称,详该条。

  • 藕节毒

    病名。出《外科医镜》。即臂痈。见该条。

  • 莺爪风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移山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移植者,详人参条。

  • 坎炁(qì 气)

    炁,同气。脐带的别名。

  • 五行草

    出《本草图经》。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 橘子叶

    见《滇南本草》。即橘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