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藨草

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藨草

药材名称藨草

别名荸荠光棍草、光棍子

来源莎草藨草Scirpus trigueter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除广东外,各省区均有。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开胃。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

用法用量0.5~2两。

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积滞者勿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藨草

药材名称藨草

拼音Pāo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Common Bulrush

别名野荸蔼、光棍子、光棍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11卷)。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植物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rpus triqueter (L.)Palla[Scirpus tripueter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藨草,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匍匐根茎细长。秆散生,三棱形,较粗壮,近基部有2-3个叶鞘,先端叶鞘有叶片。叶片扁平,长1-5cm,宽1.5-2mm。苞片1,为秆的延长,三棱形、长1.5-6cm。矛伞花花序假侧生,有1-8个簇生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3-4mm,膜质,黄棕色,具1脉,边缘疏生缘毛,先端微凹或圆形;下位刚毛3-5条,有倒刺,与小坚果近等长;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短,柱头2,细长。小坚果卵形,长2-3mm,平凸状,熟时黑褐色,平滑,具光泽。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溪塘边、沼泽地及低洼潮湿处。

资源分布:除广东、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清热利湿。主饮食积滞;胃纳不佳;呃逆饱胀;热淋;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积滞者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具有健胃的功效。用于食积气滞、呃逆饱胀。孕妇及体虚者勿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马兰

    药材名称山马兰拼音Shān Mǎ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马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imeris lautureana (Debx.) Kitam. [Boltonia lautu

  • 莕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莕菜药材名称莕菜拼音Xìnɡ Cài别名莲叶莕菜、大紫背浮萍、水葵、水镜草、水荷叶来源龙胆科莕菜属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 三钻风

    《中药大辞典》:三钻风药材名称三钻风拼音Sān Zuàn Fēnɡ别名山胡椒、升子树叶(《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三丫乌药的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三丫乌药,又名:香丽

  • 鱼寄生

    药材名称鱼寄生拼音Yú Jì Shēnɡ别名鱼虱子、鱼怪来源为寄生在鱼胸鳍后的白色特别囊中的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Ichthyoxenus tchangi Yu、祁氏鱼怪I. ge

  • 土羌活

    药材名称土羌活拼音Tǔ Qiānɡ Huó别名山羌活(《分类草药性》),路边姜(《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茎。原形态姜花,又名:蝴蝶花。多年生草本,高1~2米

  • 印度菩提树皮

    《中药大辞典》:印度菩提树皮药材名称印度菩提树皮拼音Yìn Dù Pú Tí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桑科植物思维树的树皮。原

  • 五眼果树皮

    《中药大辞典》:五眼果树皮药材名称五眼果树皮拼音Wǔ Yǎn Guǒ Shù Pí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南酸枣,又名:酸枣、酸醋树。落叶

  • 自然铜

    《中国药典》:自然铜药材名称自然铜拼音Zì Rán Tónɡ英文名PYRITUM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采挖后,除去杂质。性状本品

  • 雨韭

    《中药大辞典》:雨韭药材名称雨韭拼音Yǔ Jiǔ别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原形态雨久花(《花镜》)

  • 车螯

    《中药大辞典》:车螯药材名称车螯拼音Chē áo别名蜃(《周礼》),昌娥(《外科精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产软体动物车螯(帘蛤科文蛤的一种)的肉或壳。性味甘咸,寒。①《本草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