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下唇粘膜,与承浆穴相对处。主治黄疸,瘟疫,口噤,口臭,面颊肿;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点刺出血。
人体部位名。《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指会阴部。或指长强。参见下极条。
见麻科合璧条。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月经周期为三个月以上且不规则者。患者形盛多痰,宜服六君子汤加苍术、香附,兼服苍附导痰丸。若形瘦,脾胃虚弱,气血两亏,数月而经始行者,宜服十全大补汤;肾虚者,治宜健脾益肾,
《证治准绳·幼科》集五方。栀子一钱三分,石菖蒲、紫草茸各一钱二分,山豆根、犀角、黄连各一钱一分,羌活、木通、僵蚕、杏仁、韭子、牛蒡子各一钱,升麻、蝉蜕、薄荷各七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治小
舌红有横断裂纹而痛。裂纹不深者,多为老年素体阴亏,宜补肾滋阴。裂纹深而多者,为阴虚火旺,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病证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八。指因蛊蚀五脏所致的便血。症见下血瘀黑,如烂鸡肝,心烦腹痛。用茜根丸治之。参见蛊毒病条。
五脏病邪之一。《难经·十难》:“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