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腑证

猜你喜欢

  • 水蕹菜

    见《福建中草药》。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 颧赤

    证名。指两颧骨部呈现鲜红之色。出《灵枢·五阅五使》。《景岳全书·面病》:“两颧鲜赤,如脂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多因肝肾阴亏,虚阳上孚所致。治宜滋阴降火为主。方用八仙长寿丸、九补阴丸等。亦有心火

  • 耳环草

    见《世医得效方》。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 猴仔草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 猪苓丸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半夏一两,猪苓四两。先将猪苓一半炒半夏呈黄色,不令焦,地上出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打糊为丸,梧桐子大,候干,更再用前猪苓末二两,炒微裂,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空腹温酒盐汤送下。治梦

  • 狗尾半支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狗尾草,详该条。

  • 八纲

    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参见八纲辨证条。

  • 黄连三七

    见《四川中药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女子暗闭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 天竺参

    见《滇南本草》。为还阳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