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汇言》。即麦芽,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多由寒湿凝结而成。生于脚根,形如枣粟,初起紫白皰,疼痛彻骨,渐至腐烂紫黑,深孔出血,气秽,经久不愈。宜神灯照法治之,铁粉散敷之。余按溃疡治疗。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妇科易知》。指男女性交时,妇女月经适至,俗称撞红。
【介绍】:见沈璠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听会,见该条。
痿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又名皮毛痿。详该条。
书名。又名《轩辕逸典》。清代著作,不著撰人。本书专论痘疹,托名唐·蓝采和注释。内容分为原痘、格三(指治痘的三个阶段),脏腑、传经、发热、报痘、点论、胀论等8篇。主要论述痘疹病理,未载医方。据“蓝采和序
书名。见《通志·艺文略》。5卷。唐·杨损之撰。杨氏“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寻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补注神农本草》),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