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见《吴普本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出《梅师集验方》。即白杨树皮,详该条。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唇。详见啮舌条。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尘埃入目,见该条。
病证名。指囟门肿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有囟肿者,由脾胃不和,冷热不调,或怒啼饮乳,或喘急咳嗽,致阴阳气逆,上冲而囟肿也。热则肿而软,冷则肿而硬。”因热而肿者,宜清热解毒,以青黛冷水调敷于局部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综合性医书。清·高鼓峰撰于1725年。作者据临证经验,阐述诊法、二十五法方论及内、妇、儿科等常见疾病诊治,共20余篇。作者于上述专题,颇有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入《医林指月》时,附入胡珏所写的评论百余条。
指气候寒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