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臼

脱臼

病名。即关节面失去了正常连接。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又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多因跌打、坠撞所致。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习惯性、病理性及先天性脱臼四种。以外伤性为多见。按脱出程度可分为全脱、半脱;按脱出方向又分为前、后、上、下及中心脱臼等。每当脱后患部有肿胀、疼痛,明显畸形,弹性固定及功能障碍。治宜手法复位,必要时还可在麻醉下切开复位,适当固定及功能锻炼。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并结合功能锻炼。习惯性脱臼宜内服补肝肾、壮筋骨之剂;病理性脱臼除手法或手术矫正;若合并有骨折者,应同时给予整复固定。

猜你喜欢

  • 悲伤

    指悲哀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悲伤》:“悲则气逆,愤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用加味参苏饮。参见善悲条。

  • 目眦溃烂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

  • 延边中医验方集

    医方书。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延边分会编。全书载验方192条,方剂组成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主要介绍内、外、妇、儿、五官科的用药特点。1981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 牛舌头菜

    见《云南中草药》。为黑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 滋补肾阴

    参补阴、强阴条。

  • 降剂

    用降抑的药物组成,具有降逆作用的方剂。如咳嗽气逆,痰多而稠,用苏子降气汤;气虚呃逆用旋覆代赭汤。

  • 洞泄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阴盛内寒所致的泄泻。《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洞泄谓食已即泄。……阴盛生内寒,故令人府藏内洞而泄。”《奇效良方·泄泻门》描述洞泄有心腹痛,大肠切痛,肠鸣食不化,手足厥冷

  • 至阳

    ①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

  • 心阴不足

    即心阴虚。详该条。

  • 汪朴斋

    【介绍】:见汪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