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脐风三证

猜你喜欢

  • 三变刺

    古刺法名。《灵枢·寿夭刚柔》:“刺有三变,……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内经太素》名三变刺。具体方法为“刺营者出血”,放除郁血;“刺卫者出气”,疏泄邪气;“刺寒痹者内热”,除针刺外

  • 产后发痓

    痓同痉。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痉病。详该条。

  • 胃俞

    经穴名。代号BL2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

  • 杨中倩

    【介绍】:见公孙光条。

  • 胸汗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心胸局部多汗。《张氏医通·杂门》:“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名曰心汗。”参见心汗条。

  • 临证指南医案

    书名。简称《临证指南》。10卷。清·叶桂撰,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刊于1766年。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内容以病为纲,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

  • 五更泻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 皂角丸

    ①《世医得效方》卷六方。皂角、枳壳、羌活、桑白皮、槟榔、制杏仁、麻仁、防风、白芷、陈皮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温水或蜜汤吞下。治风秘。②《奇效良方》卷二十九方。炙皂角子、枳壳(

  • 楮桃

    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眼

    病名。见《银海精微》。为暴风客热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