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末医家。字栗庵。浙江温州人。精于喉证。采集众说,择其精要,参以亲身经验,辑成《白喉条辨》一卷,论述病源,辨证及内、外治法,禁忌等。另撰有《本草时义》一书。
见方氏脉症正宗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颊疡。见该条。
指脾气散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
见《广东新语》。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亦名缩胎,是古人对孕妇体质肥胖,或过食肥甘,于妊娠后期,恐胎儿过大,造成难产,故用早期服药的方法,使孕妇足月易产为缩儿胎。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眼之上胞振跳,常牵及眉际,俗称眼眉跳。详胞轮振跳条。
气功术语。早为道家修练方法之一。是通过吸气、咽气等进行的练功方法。《晋书·张忠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耳聋的一种。指因外感热病而丧失听力者。《医学心悟·耳》:“凡伤寒邪热耳聋者,属少阳证。”《伤寒类证》:“伤寒耳聋有二证:其一未持脉时,令其咳而不咳者,此必耳聋无闻也,此为重发汗虚故也,治以黄芪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