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痈

肺痈

病名。指肺部发生的痈疡。《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一名肺雍。多由外感热邪毒,或风寒化热蕴肺,肺受热灼,热壅血瘀,郁久腐败化脓所致。《医门法律》卷六:“肺痈由五脏蕴祟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火热熏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症见发热振寒,咳嗽,胸痛,气急,甚则咳喘不得平卧,吐出腥臭脓性粘痰,或咳吐脓血等。治宜清肺化痰解毒排脓等法。选用《千金》苇茎汤清金饮麦冬平肺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元参清肺饮等方。咳吐脓血者,用排脓散、《金匮》桔梗汤,酌加鱼腥草、野乔麦根等药。如日久伤及气阴,治宜养阴益气清热化痰,可用桔梗杏仁煎、《济生》桔梗汤等。本病与肺脓疡、肺坏疽等相似。

猜你喜欢

  • 恢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指治疗筋肉挛急痹痛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将针直刺在拘急筋肉之傍侧,并或前或后提插运针,以舒通经络,恢复拘急。

  • 蛇泡竻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 刀镰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为十三丁之一。该疔阔狭如薤叶大,长一寸余,肉色紫黑如烧灼。宜用生矾三钱,葱白七根,共捣烂作七块,葱汤逐块送服,盖暖取汗,汗出为度。忌用刀刺,亦可用芭蕉根捣敷之,余同疔

  • 妊娠胁痛

    病证名。见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亦名胎前胁痛。多因痰浊瘀阻,或恼怒伤肝,气郁不舒所致。痰浊瘀阻者,痰涎壅盛,胸胁疼痛,治宜祛痰理气,方用二陈汤加减;恼怒伤肝者,烦闷易怒,两胁疼痛,治宜舒肝解郁,

  • 痨火喉

    病名。《喉科金钥》上卷:“痰火虚痨,咳损肺金而喉痛者。乃水竭于下,火浮于上。治主滋阴润燥。”相当于结核性咽炎、喉炎。

  • 痧症旨微集

    见痧法备旨条。

  • 清气分热

    清解气分热邪的方法。通常分辛凉清气及苦寒清气,各详该条。

  • 伤寒金镜录

    见敖氏伤寒金镜录条。

  • 鬼排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一。即鬼击。详该条。

  • 赤包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赤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