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肩背痛

肩背痛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指肩背部筋脉、肌肉作痛。多因风湿或内伤脏腑、气血所致。《张氏医通·肩背痛》:“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不行也,以风药散之,通气防风汤;若面白脱色短气者勿服,宜逍遥散人参;火郁热盛,东垣升阳散火汤;形气虚甚,十全大补汤;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羌活胜湿汤。”亦有因湿热相搏,肩背沉重而痛,宜当归拈痛汤;因痰饮流注者,宜导痰汤;又有病后、房劳后、经行后走注肩背痛而见虚象者,宜调补为主。参见外感肩背痛内伤肩背痛条。

猜你喜欢

  • 虚劳

    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包括气血、脏腑等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某些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后世多将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

  • 透邪

    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 莎草根

    出《名医别录》。即香附,详该条。

  • 中都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

  • 惊膈嗽

    病证名。多因肝经余热,上灼于肺所致。《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患惊风,惊止而嗽作,谓之惊膈嗽。”症见咳嗽痰稠,苔黄滑。治宜豁痰利肺,兼以平肝。用二陈汤加钩藤、桑皮。

  • 泡花草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大松身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宽筋藤之别名,详该条。

  • 三候

    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60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 鱼鳖草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 水辣椒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