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作循衣摸床。详循衣摸床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由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以其病变,多发痈疽。”《奇效良方》
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通瘛。详该条。
【介绍】:见朱肱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褒世,号华阳处士。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代不详。博览经史,精于医药,救治甚多。
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形容眼睑浮肿,下睑如卧蚕之状。为水肿体征之一。目下为胃脉所过,属脾所主,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故见眼睑浮肿。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大颜之别名,详山大颜条。
病证名。见《女科指要》。指孕后脾肾两虚,清阳下陷,以致津液不能上承,口干不渴。治宜健脾生津。方用七味白术散。
见《重订通俗伤寒论》。即五仁丸作汤剂。治证同。见五仁丸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即紫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