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肛肿

猜你喜欢

  • 叭哒杏仁

    见《要药分剂》。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 肉蜈蚣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 余小亭

    【介绍】:见余午亭条。

  • 人参漏芦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黄芪三两,防风一两半,大黄(酒浸)、人参、远志(甘草汤泡,去心)、当归尾(一方作地骨皮)、赤茯苓各二两,漏芦、黄芩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水煎,食远服。治眼漏,脓水不止。

  • 督脉络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督脉之别。《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脊柱强直;虚则头重难支,头动摇则腰脊不适。

  • 鼽骨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 土甘草豆

    见《药材学》。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 上天心

    推拿穴位名。即大天心。见该条。

  • 麻虫

    见《圣济总录》。为苍耳蠹虫之别名,详该条。

  • 史堪

    【介绍】:北宋医家。字载之。蜀(今四川)人。精通医术。权贵蔡京苦大肠秘固,不服大黄,治不效,史只用紫菀一味治愈,由是知名。著有《史载之方》(一名《指南方》)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