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罗勒子

罗勒子

《中药大辞典》:罗勒子

药材名称罗勒子

拼音Luó Lè Zǐ

别名兰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饮片新参》)。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果实。9月间采收,筛去泥沙杂质(不宜水洗,着水易粘连成团),晒干。

生境分部产于江苏。

性状干燥小坚果呈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迹;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1层白色粘液质。以颗粒饱满、无泥沙者为佳。

化学成分种子含灰分8.70%、蛋白质16.40%、脂肪16.86%、纤维28.14%、水分6.87%、碳水化物(差值计算)23.03%。

种子油中含棕桐酸3.3%、硬脂酸6.4%、油酸15.4%,亚油酸56.3%、亚麻酸18.5%。

果实的粘质中含戊糖9.2%、己糖70.3%、糖醛酸7.3%、游离的类脂25.4%、结合类脂10.3%。其粘多糖水解后产生D-半乳糖醛酸6.1%、D-甘露糖醛酸3.3%、D-葡萄糖25.0%、D-半乳糖24.4%、D-甘露糖10.0%、L-阿拉伯糖12.4%、D-木糖7.5%、L-鼠李糖7.0%。

种子中的储存糖分主要是车前糖、蔗糖和非还元性寡糖。

性味《饮片新参》:"甘辛,凉平。"

功能主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①《嘉佑本草》:"主目翳及物入目,又疗风赤眵泪。"

②《次片新参》:"目赤,拳毛倒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外用:研末点掺。

复方①治目昏浮翳:兰香子每用七个。睡时水煎服之,久久有效。(《海上名方》)

②治赤眼后生翳膜:兰香子洗净晒干,每用一粒,以筋点眼眦头,闭目,须臾自随泪出,翳膜在上,如鱼眼然。再易一粒,以病退为度。或兰香子为细末,以黍米大,点眼眦头。(《普济方》)

③治走马牙疳,小儿食肥甘,肾受虚热,口作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渐至龈烂,名曰溃槽;又或出血,名曰宣露;重则齿落,名曰腐根:兰香子末、轻粉各一钱,密陀僧(醋淬,研末)半两。和匀,每以少许敷齿及龈上,内服甘露饮。(《活幼口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罗勒子

药材名称罗勒子

拼音Luó Lè Zǐ

英文名Fruit of Sweet Basil

别名兰香子、光明子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和毛罗勒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cimum basilicum L. O. basilicum L.var.pilosum (Willd.) Benth.

采收和储藏:9月间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芳香。茎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常带红或紫色。叶对生;叶柄长0.7-1.5cm,被微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宽1-3.5cm,全缘或具疏锯齿,两面近无毛,下面具腺点。轮伞花序有6,组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mm,边缘有缘毛,早落;花萼钟形,长4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上唇3齿,中齿最大,近圆形,具短尖头,侧齿卵圆形,先端锐尖,下唇2齿,三角形具刺尖,萼齿边缘具缘毛,果时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约6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宽外,4裂,裂片近圆形,下唇长圆形,下倾;雄蕊4,二强,均伸出花冠外,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并具被微柔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裂;花盘具4浅齿。小坚果长圆状卵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性状性状鉴别 小坚果卵形,长约2mm,基部具果柄痕,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有粘液感;浸水中果实膨胀,表面产生白色粘液质层。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化学成分种子含油达16.8%,从油中分得5种脂肪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还含β-甾醇(β-sitosterol)[2]。

种子湿润后其分泌物含酸性多糖,经水解后得到6种单糖和2种醛酸糖:D-葡萄糖(D-glucose),D-半乳糖(D-galactose),D-甘露糖(D-mannose),L-阿伯糖(L-arabinose),D-galacturonic acid)和D-甘露糖醛酸(D-mannuronic acid)[3]。

性味味甘;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祛翳。主目亦肿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外用:适量,研末点目。

注意《江苏药材志》:”凡风寒头目作痛者忌用。“

各家论述1.《嘉佑本草》:主目翳及物入目,又疗风赤眵泪。

2.《饮片新参》:目赤,拳毛倒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红人

    《中药大辞典》:小红人药材名称小红人拼音Xiǎo Hónɡ Rén别名土三七、大碎米草(《贵州药植目录》)。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蓼科植物粗毛火炭母的块根。全年可采。切片晒

  • 云南野砂仁

    药材名称云南野砂仁别名滇草蔻来源姜科云南野砂仁Alpinia blepharocalyx K. Schum.,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燥湿,祛寒,暖胃,健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岩椒草

    《中药大辞典》:岩椒草药材名称岩椒草拼音Yán Jiāo Cǎo别名臭节草(《植物名实图考》),松风草(《植物学大辞典》),石胡椒、臭沙子(《四川中药志》),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

  • 雕爪

    药材名称雕爪拼音Diāo Zhǎo别名鹰爪来源隼形目秃鹫Aegypius spp.;鹰Accipiter spp.;金雕Aquila chrysaetos (L.);海雕Haliaeetus spp.

  • 福参叶

    药材名称福参叶拼音Fú Shēn Yè英文名Angelica morii Hayara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福参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a morii Hayata采收和储藏:夏季采

  • 胡桃根

    《中药大辞典》:胡桃根药材名称胡桃根拼音Hú Táo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根或根皮。9~10月采。药理作用根皮制剂可作温和泻剂,似大黄而较差,可用于慢性便秘

  • 杨梅叶蚊母树根

    药材名称杨梅叶蚊母树根拼音Yánɡ Méi Yè Wén Mǔ Shù Gēn英文名root of Myrica-like Distylium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杨梅

  • 细叶七星剑

    药材名称细叶七星剑拼音Xì Yè Qī Xīnɡ Jiàn别名野香薷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小花石荠宁Mosla cavaleriei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全草,晒干

  • 羊肾

    《中药大辞典》:羊肾药材名称羊肾拼音Yánɡ Shèn别名羊肾子(《鸡峰普济方》),羊腰子(《本草述》)。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肾。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

  • 红泽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泽兰药材名称红泽兰拼音Hónɡ Zé Lán别名山泽兰、泽兰、垂序马蓝、拟马蓝来源爵床科红泽兰属植物红泽兰Championella jap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