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缩脾饮

缩脾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缩脾饮

药方名称缩脾饮

处方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两。干葛、白扁豆(去皮.炒),各二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大多致烦躁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滓,以水沉冷服以解烦,或欲热欲温,并任意服。代熟水饮之极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缩脾饮

药方名称缩脾饮

处方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120克 干葛(锉)白扁豆(去皮,炒)各6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醒脾止吐。治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而致烦躁。并治夏月伤暑,烦渴吐利,头痛身热。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当茶频饮。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利咽解毒汤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利咽解毒汤药方名称利咽解毒汤处方山豆根麦冬各3克 牛子(炒)玄参桔梗各2.1克甘草0.6克防风1.5克绿豆49粒功能主治治咽喉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痘疹传

  • 八珍散

    《瑞竹堂经验方》卷四:八珍散药方名称八珍散别名八珍汤(《正体类要》卷下)。处方当归(去芦)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气血两虚,

  • 补脾黄耆丸

    药方名称补脾黄耆丸别名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锉),石斛1两(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两半(去粗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1两(以酒浸,去瓤皮),诃黎勒2两(煨,用皮),益智子1两(去皮),

  • 宣阳汤

    药方名称宣阳汤处方野台参12克威灵仙4.5克 寸麦冬18克(带心)地肤子3克功能主治益气宣利。治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野台参补元气以复气化;麦门冬滋阴液而制参之温性

  • 广疮膏

    《准绳·疡医》卷五:广疮膏药方名称广疮膏处方黄连3钱,黄蜡3钱,木鳖子(去壳)2钱,蕲艾2钱,韶粉1钱5分,白蜡1钱5分,雄黄1钱,芦甘石5钱,龙骨5分,冰片1分。功能主治杨梅结毒。用法用量香油煎膏。

  • 独妙丹

    《梅氏验方新编》卷二:独妙丹药方名称独妙丹处方茵陈蒿。功能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或作菜,或作羹,或蒸米麦饭,日日食之。或用鲜者细切,干者研末,煮生姜汤食之。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二《梅氏验方新编》卷二:独

  • 至圣保命丹

    药方名称至圣保命丹处方全蝎十四个,白附子、天南星(炮)、白僵蚕(直青者.炒)、朱砂(研)、麝香(研),各一钱;防风(去芦.叉)、天麻,各二钱;金箔十片,蝉蜕(去泥)一钱。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以粳

  • 龙骨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龙骨饮药方名称龙骨饮处方龙骨3两,青竹茹2两,干姜(炮)1两,伏龙肝5两,槲叶10枚(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妇人经血暴下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

  • 白膏

    《三因》卷十五:白膏药方名称白膏处方白蔹半两,白薇半两,白及半两,白芷半两,薤白半两(锉,洗,以清油1斤,煎至半斤,滤去滓,入后药),黄耆半两,甘松半两,藿香半两,零陵香半两,防风半两,当归半两(再入

  • 黄连粉散

    药方名称黄连粉散处方黄连、胡粉。制法为末。功能主治热疮,但赤作疮。用法用量敷之。摘录《普济方》卷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