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白二丸

红白二丸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白二丸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

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别名红白二元、红黑二丸岩丸子鸳鸯七、水八角、一口血、一点血、小桃红、山海棠

来源秋海棠秋海棠属植物中华秋海棠Begonia sinensis A. DC.,以块茎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

性味苦、酸,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血止痢。用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出血。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白二丸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

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别名一点血岩丸子鸳鸯七、红黑二丸、野秋海棠、红白二元、老背少、一口血、山海棠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sinensis A.DC.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前采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有双球形块茎,但有较多须根;茎圆柱形,直立,淡褐色,不分枝。叶互生;叶柄长4-15cm,从下到上变短;叶片薄纸质,宽卵形,长3-12cm,宽3.5-9cm,先端渐尖,常成尾状,基部心形,偏斜,叶背淡绿色,叶缘有锯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较小而稀疏,粉红色,雄花被片4,外轮2,卵圆形,内轮2,友蕊多数,基部合生成长约2mm的柄,花药纵裂;雌花被片5,外轮2片,内轮3片,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半月形,有乳头状突起。蒴果有2翅,一翅较大,三角形。花、果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较粗,多为双球形,直径1-2cm,表皮干燥皱缩,显深褐色或棕褐色,下部须根丛生,呈纤维状,黑褐色;质地较软,易折断,断面呈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甘、苦。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血止痢;镇痛。主崩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外伤出血;痢疾;胃痛;腹痛;腰痛;瘿气痛;痛经;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凤尾蕨

    药材名称岩凤尾蕨拼音Yán Fènɡ Wěi Jué别名凤尾草、粗金鸡尾、楚箭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岩凤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deltodon Bak.采收和储藏:全年

  • 连翘根

    《中药大辞典》:连翘根药材名称连翘根拼音Lián Qiáo Gēn别名连轺(《伤寒论》)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根。性味《汤液本草》:"气寒,味苦。&quo

  • 榆皮涎

    药材名称榆皮涎拼音Yú Pí X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茎皮部的涎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割破茎皮,收集流出的涎汁。原形态落叶乔木,树干端

  • 米面蓊叶

    药材名称米面蓊叶拼音Mǐ Miàn Wě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檀香科植物米面蓊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rkleya lanceolata (Sieb.et Zucc.)Miq.[Qundri

  • 伸筋藤

    药材名称伸筋藤拼音Shēn Jīn Ténɡ别名宽筋藤、无地生须(《广西中兽医药植》),青宽筋藤(《陆川本草》),砍不死(《南宁市药物志》),舒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南宁

  • 翠雀花

    药材名称翠雀花拼音Cuì Què Huā别名小草乌(《植物名实图考》),猫眼花(《中药通报》(3)6:251,1957),鸡爪连(《吉林中草药》),百部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鳡鱼

    《中药大辞典》:鳡鱼药材名称鳡鱼拼音Gǎn Yú别名黄颊(《山海经》),生母鱼(《岭表录异》),鳏鱼(《太平御览》),黄颊鱼(《纲目》),竹鱼(《脊椎动物分类学》),竿鱼(《鱼类分类学》),

  • 姜露

    药材名称姜露拼音Jiānɡ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功能主治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用法用量内服:炖温,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豨莶草

    《中国药典》:豨莶草药材名称豨莶草拼音Xī Xiān Cǎo英文名HERBA SIEGESBECKIAE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 翼核果

    药材名称翼核果拼音Yì Hé Guǒ别名血风根、血风藤、红蛇根、青筋藤、铁牛入石、拉牛入石来源鼠李科翼核果属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以根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