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根黄苔,尖灰苔。苔厚而干燥,兼见二便闭,发热,口渴引饮,大汗出,为脏腑实热,胃有食滞,宜清热导滞(见《伤寒舌鉴》)。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出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八角枫之须根,详八角枫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腕痈。见该条。
出《灵枢·营卫生会》。渎,小沟渠。下焦是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泻二便的场所,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象沟道排水一样,故称。
见《陆川本草》。即犁头尖,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作鱼肠。即承山,见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脐带。详该条。
即泡法。详泡条。
见新修本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