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一。又名蠹肉。系疮口肉芽组织生长过度,长期不愈的病证。多因疮口换药不及时或局部用药不当刺激疮面所致。古方用乌梅肉捣烂外贴;或乌梅烧灰,少加轻粉敷之;或用远志末酒调涂之。更有用硫
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病名。指肠生痈肿所致腹痛者。《症因脉治·腹痛论》:“肠痈腹痛之症,缩脚皱眉,小便为淋,痛有肿处,手不可按,夜来每发寒热,或绕脐生疮,或腹皮紧急,肌肤甲错,或时时出汗,此肠痈腹痛之症也。”多因膏粱厚味,
见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火衰则有昏瞑之患。”参见目昏条。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赤脉传睛。详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小肠。参见黄肠条。
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症因脉治·头痛论》:“心疼烦闷,头痛,痛连胲骨,少阴症也。”参见头痛,三阴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