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九方。萆薢五钱,茯苓、桑枝各三钱,苍术、薏苡仁、牛膝各二钱,秦艽、泽泻各一钱半。水煎服。治寒湿而致的脚气肿痛,成疮肿烂,不能步履,脉沉缓者。
【介绍】:明代医家。字日逵,德安(今属江西)人。至吴、越间刻苦攻医,自悟心法。遇病经治辄应手而愈。撰有《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9卷(1628)。按摄生、脏象、经度、运气、脉候、色诊、病能、论治、针刺分
【介绍】:参见邵三山条。
病证名。即指崩漏。《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沥不断,名曰崩
古针具名。指毫针等纤微细小的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即火盛刑金,详该条。
《素问》注本。明·丁瓒撰。12卷。成书于1529年。此书以滑寿《读素问钞》为基础,又撷取前人之注,重为补正而成。其中引用唐·王冰注文尤多。全书共分十二门类,各类一依滑氏《读素问钞》旧例。书后并附有“五
脏腑相关理论之一。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益心阴而制心火,使不致过亢为害。这种关系,也称水
病证名。①悲极气噎,哭不成声音,称失声。②禁不住发出了声音,脱口而出者,也称失声。③即失音,例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十:“有声音不出之人,服冷剂愈失声。”参见瘖、喉瘖等条。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方。五倍子适量。为细末,米醋熬膏,先抓破患处,后将膏敷上。治顽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