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碎骨子

碎骨子

《中药大辞典》:碎骨子

药材名称碎骨子

拼音Suì Gǔ Zi

别名竹叶麦冬(《江西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叶根茎块根。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淡竹叶"条。

生境分部产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及块根。根茎圆柱形,节节相连,上端残留部分茎叶,表面粗糙,棕灰或棕黑色,四周簇生多数块根。完整的块根呈纺锤形,长1~3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肉质。有不规则的皱缩。折断面淡黄白色。味微甘。

化学成分根茎含芦竹素和印白茅素。

性味甘,寒。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汇西草药》:"甘淡,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滑胎。

①《纲目》:"能堕胎催生。"

②《江西草药》:"清热除烦,利小便。"

复方①治肾炎:淡竹叶根、地菍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根或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碎骨子

药材名称碎骨子

拼音Suì Gǔ Zi

英文名Rhizome of Common Lophantherum

别名竹叶麦冬、野麦冬、山冬、土麦冬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碎骨言其下胎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根茎及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2.Lophatherum sinense Rendle.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1.淡竹叶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状茎粗短,坚硬。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秆纤弱,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广被外形,长5-20cm,宽1.5-3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近圆形或换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平行脉多条,并有明显横脉,呈小长方格状,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叶鞘边线光滑或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长0.5-1mm,有缘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cm,分枝较少,疏散,斜升或展开;小穗线状技针形,长7-12mm(连同短芒),宽1.5-2.5mm,具粗壮小穗柄,长约1mm;颖长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薄膜质,第1颖短于第2颖;外稻较颖为长,被针形,长6-7mm,宽约3mm,先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释较外停为短,膜质透明。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2.中华淡竹叶本种外观形态与淡竹叶相似。不同之点在于中华淡竹叶叶片宽达4cm。圆锥花序分枝较短,长3-8cm;小穗广披针形,长7-9cm,宽2.5-3mm;颖宽卵形,具5-7脉;第1外稃长约6mm,宽约5mm,具7脉,先端有长不及1mm的短芒。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淡竹叶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2.中华淡竹叶生长于山坡、溪边。

资源分布:1.淡竹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2.中华淡竹叶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状1.干燥根茎及块根。根茎圆柱形,节节相连,上端钱留部分茎叶,表面粗糙,棕灰或棕黑色,四周簇生多数块根。

2.完整的块根呈纺锤形,长1-3cm,直径2-5mm,表面黄白色至士黄色,肉质,有不规则的皱缩,折断面淡黄白色。

化学成分根茎含芦竹素(arundoin)和印白茅素(cylin-drin)。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发热;口渴;心烦;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复方①治肾炎: 渭竹叶根、地葱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②治发热心烦口渴: 淡竹叶根或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1.《纲目》:能堕胎催生。

2.《江西草药》:清热除烦,利小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疳积药

    药材名称疳积药拼音Gān Jī Yào别名食疙瘩(《贵州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秋季挖根。性味涩,温。功能主治健脾利湿,镇吐理气。复方①治上吐下泻:食

  • 盐麸子根

    药材名称盐麸子根拼音Yán Fū Zǐ Gēn别名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类草药性》)。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树根。四时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

  • 雁来红

    药材名称雁来红拼音Yàn Lái Hónɡ别名后庭花(《救荒本草》),老少年(《纲目》),老来红、蛮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苋菜(《岭南草药志》),青香苋(江西《草

  • 白三七根

    药材名称白三七根拼音Bái Sān Qī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性味味苦涩,性凉。功能主治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用法用

  • 藿香根

    药材名称藿香根拼音Huò Xiā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根。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霍乱吐泄,血气痛,发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布渣叶

    药材名称布渣叶拼音Bù Zhā Yè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来源为椴树科破布叶属植物破布树Microcos paniculata.的叶。夏秋采叶,

  • 斑茅

    《中药大辞典》:斑茅药材名称斑茅拼音Bān Máo别名大密(《岭南科学》),芭茅(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4米或

  • 虎咬癀

    药材名称虎咬癀拼音Hǔ Yǎo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粟米草科植物星毛粟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llugo lotoides(L.)O.kuntze[Glinus lotoides L

  • 鹿胆

    《中药大辞典》:鹿胆药材名称鹿胆拼音Lù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消

  • 毛草龙根

    药材名称毛草龙根拼音Máo Cǎo Lónɡ Gēn英文名Ludwigia octoualuis(Jacq.)Raven别名水丁香头、水丁香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水丁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