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阙

石阙

经穴别名。出《备急干金要方》注。即石关,见该条。

猜你喜欢

  • 承山

    经穴名。代号BL57。出《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处下端,当踝关节伸展时呈“人”字形凹陷处;或于委中直下8寸处取穴。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

  • 八物定志汤

    《医垒元戎》方。人参一两半,菖蒲、远志(去心)、茯神(去心)、茯苓各一两,朱砂一钱,白术、麦门冬(去心)各五钱,牛黄二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治心虚痰热,心烦惊

  • 耳门骨

    骨名。又名玉梁骨。详该条。

  • 眼痒

    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目痒。详该条。

  • 疳积吐

    病证名。疳积日久而引起食入即吐的证候。凡食积而引起的疳症,久则胃热伤津,津枯胃燥,以致不能容纳水谷。其症除有疳疾症状外,兼有食入即吐,潮热不退。治宜养阴,健胃,用参苓白术散加石斛、谷芽、胡黄连、鲜竹茹

  • 上窍

    指眼、耳、口、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参见七窍条。

  • 大肠虚

    即大肠气虚,多兼脾虚证候。症见久泻,完谷不化,粪便色淡不臭,肠鸣,脱肛等。治以健脾补气,辅以固涩。

  • 山根

    ①体表部位。出《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详頞条。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故又名王宫,又名頞,见鼻条。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

  • 喘疾

    病证名。指呼吸急促,伴有咳嗽的证候。一般多因肺气虚弱,内有顽痰宿饮,一旦外感寒热之邪,以致内与痰饮交阻,肺失宣降,则成喘疾。《证治准绳》:“小儿喘急,重于咳嗽,然有虚实冷热之分。”治实热,宜辛凉开肺,

  • 厉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厉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