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隋代医生。撰有《赵赞本草经》一卷。
病证名。出清·郁谢《麻科合璧》。指麻疹愈后肌肤发痒,出现似疮非疮,似疥非疥的一种疾患。系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所致。宜用开理肌表,疏风利湿,兼以活血为治。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玄感传尸方》1卷。已佚。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
见面王条。
【介绍】:宋代医生。山东益都人。善长针术,曾以针刺治愈患牙槽风而日久颔穿脓血不止的病者。
手掌。《素问·五脏生成篇》:“掌受血而能握。”
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针灸资生经》:“治疟之方甚多,……乡居人多用旱莲草推碎,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于故帛,未灸即起小泡,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
《症因脉治》卷二方。枳壳、黄连、甘草。水煎服。治积热咳嗽,热结大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