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发于体肥之人,因湿痰客于经脉所致。《张氏医通·痿痹门》:“痿,属湿痰者,手足软弱,脉沉滑,兼腰膝麻木,或肿。”治宜燥湿化痰为主。《丹溪心法·痿》:“湿痰,二陈汤加苍
病证名。见《喉科心法》卷上:“还食风,生于关内左右,并无小瘰,亦不浮肿。”类似咽后壁淋巴泡增生。
血气郁积日久产生瘀浊为病。《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张志聪注:“宛陈则除之者,去脉中之蓄血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眼角外者。治见疔疮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介绍】:见吕熊飞条。
经穴名。代号LR14。出《伤寒杂病论》。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位于乳头直下,当第六肋间隙中。(《针灸甲乙经》)。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病名。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详该条。
推拿专著。4卷。清·张振鋆辑。刊于1889年。本书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校订补辑而成。由于作者广泛征引有关文献,不仅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增补,编次也更为条理系统。卷一辨证,包括四
指脾气、脾阳、脾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虚,论曰脾象土,位处中焦,主腐化水谷,通行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