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白线薯

白线薯

药材名称白线薯

拼音Bái Xiàn Shǔ

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晒干。

原形态白线薯 多年生草质落叶藤本。块根团块状。枝稍扭曲,有直纹,无毛。叶互生;叶柄比叶片长或近等长,盾状着生;叶片三角形或微圆,长、宽近相等,8-18cm,先端钝或有时具短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圆,边缘具波状粗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稍被微柔毛;掌状脉向上和向下的通常各5条,下面突起,网脉细,薄纸质。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腋生于短枝上;雄花序稍纤弱,伞梗常5-7条,小聚伞花序稍密集;雄花:萼片6,排成2轮,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1.7-2.2mm,外轮宽1-1.3mm,内轮较阔;花瓣3,肉质,长0.8-lmm,宽1.5-1.9mm,两侧边缘内卷,镊合状排列;聚药雄蕊长0.5-0.7mm;雌花序紧密呈头状,花期不见伞梗和小聚伞花序梗;雌花:通常有萼片1,卵状披针形,长约lmm;花瓣2,近圆形,长约0.6mm。核果阔倒卵形,内果皮长约9mm,背部有4行柱状雕纹,末端扩大呈头状,每行约14-15颗,胎座迹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区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性状1.性状鉴别 块根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0-40cm。表面灰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规则的龟裂纹,散生众多小凸点。商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片,厚0.5-lcm;新鲜切面淡黄色至黄色,或放置后黄色变深。断面可见筋脉纹(三生维管束)环状排列呈同心环状。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皮层石细胞群较大而多,常数十个成群断续排列成一宽环状;石细胞长圆形或长方形,长径40-100(-160)μm,短径40-80(-100)μm,并有类方形或圆形的石细胞,直径50-70μm,壁厚。薄壁细胞含有众多草酸钙棒晶,长7-25μm,并有少数针晶和细长片状结晶;淀粉粒单粒,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30(-40)μm,脐点线状、裂缝状、点状;少数为复粒,由2-4分粒组成。

化学成分白线薯块根含异紫堇定(isocorydine),含量达1.48%,据现有资料,千金藤属植物中异紫奠定含量在1%以上的仅此一种,此外尚含左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青藤碱(sinomenine),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青风藤碱(sinoacutine),去氢荷包牡丹碱(dehydrodicentrine),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8,14-二氢多花罂粟碱(8,14-dihydrosalutaridine),N-甲基六驳碱(N-methyllaurotetanine),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左旋箭毒碱(curine)及高阿罗莫灵碱(homoaromoline)等生物碱。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橙色沉淀;另取滤液l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药材新断面,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淡紫色荧光。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服酌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藏青杠

    药材名称藏青杠来源壳斗科藏青杠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以叶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寒热夹杂,泻痢,肠炎及哮喘。用法用量3~5分。备注

  • 金花树

    药材名称金花树拼音Jīn Huā Shù英文名Dunn Blastus别名山暗赤、谷皱草出处始载于《广西药植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金花树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du

  • 白八角莲

    药材名称白八角莲拼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别名血丝金盆、鬼臼、九臼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ysosma majorensis(Gagnep.)Y

  • 绞股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绞股蓝药材名称绞股蓝拼音Jiǎo Gǔ Lán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来源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

  • 漏斗菜

    药材名称漏斗菜拼音Lòu Dǒu Cài别名血见愁(《东北药植志》)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花耧斗菜或尖萼耧斗菜的带根全草。6~7月间采收,晒干。原形态①小花耧

  • 脐带

    《全国中草药汇编》:脐带药材名称脐带拼音Qí Dài别名坎炁来源为健康人的婴儿脐带。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微咸,温。用法用量纳肾气,定喘咳,敛汗止疟。主治虚劳,胎毒,脐疮等症。

  • 鯮鱼

    《中药大辞典》:鯮鱼药材名称鯮鱼拼音Zōnɡ Yú别名鯼鱼(《纲目》),尖头鳡(《鱼类分类学》)。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鯮鱼的肉。原形态体甚长,略侧扁,腹部圆。头前半部细长,稍成管状

  • 五倍子苗

    《中药大辞典》:五倍子苗药材名称五倍子苗拼音Wǔ Bèi Zǐ Miáo出处《履巉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幼嫩枝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性味性温

  • 寄生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生藤药材名称寄生藤拼音Jì Shēnɡ Ténɡ别名上树酸藤、大叶酸藤、黄藤、堂仙公、酸藤公来源檀香科寄生藤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

  • 猬脑

    《中药大辞典》:猬脑药材名称猬脑拼音Wèi Nǎo出处《纲目》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脑。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化学成分刺猬脑的一般化学成分,参考其他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