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火眩晕

猜你喜欢

  • 甘疽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膺,名曰甘疽。”多由忧思气结而成。生于胸部中府穴下。初起如谷粒,色青,逐渐长大形如瓜蒌,色转紫红,坚硬疼痛,憎寒壮热。溃脓,稠者为顺;若过十天、半月,不成脓,寒热不解,脉见

  • 三将军丸

    《世医得效方》卷九方。吴茱萸,木瓜(去瓤)、大黄各等分。为末,米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粳米、枳壳煎汤送下。不应,酌加丸数再服,以通利为度。治脚气入腹冲心。

  • 靠山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①位于第一掌骨底的背侧。即阳溪穴。《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穴图》:“靠山穴,在大指下掌根尽处腕中。能治疟疾,痰壅。”②即合谷穴,《小儿推拿广意·中卷

  • 引手

    疮‘疡辨脓方法之一。又名应指。《疡科心得集》卷上:“用手按之,手起而即复者有脓,手起而不复者无脓,此即为引手。”

  • 筋走

    病症名。即因外来暴力致使筋错离原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 拉法

    ①正骨手法之一。用于骨折、脱臼出现重迭移位的基本手法。用双手分别握紧骨折之上、下两端,或借助器械作对抗牵拉,以纠正重迭移位,达到整复。参见拔伸条。②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又称牵法、

  • 石卷柏

    见《陆川本草》。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 攒齿疳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三。即钻牙疳。详该条。

  • 伤寒失声

    病证名。系指由伤寒邪客于肺系,肺气壅塞所致之失声。《诸病源候论》卷八:“邪客于肺,肺主声,而通于气,今外邪与真气相搏,真气虚而邪气胜,故声为之不通也。”治宜散寒祛邪。若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者可选用九味

  • 小牛黄丸

    《审视瑶函》卷四方。牛黄、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沉香、雄黄、人参各一钱,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钟乳石一钱半,白芷、当归尾各二钱半。为末,老米饭为丸,粟米大,每服一分,空腹、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