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汇编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即尾骶骨。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疽发于足跟,由脏腑积热所致。初肿红紫痛,溃后脓水淋沥,状如兔咬之症,深达于骨,久不收口。类似跟骨骨髓炎、骨结核。治疗:初宜隔蒜灸,内服仙方活命饮加肉桂、牛膝。溃后宜补中益气
病名。生于小腿肚的一种疮疡。出《医说》卷六。由湿热内搏,外感风邪,滞于肌肤,留于血脉而成。常发于小腿肚。初起形如湿疮,痛痒相兼。破流黄水,疮口深如钉钻,缠绵难愈;若疮口受寒,则疮口肌肤发冷。治宜清热理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泄泻。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高风雀目内障。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称吐清水。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经水未行之前一二日,出现腹痛吐血。乃肝气不顺上逆所致,因血随气为行止,气安则血安,气动则血动。治宜顺气平肝兼行纳气之法。用顺经汤(当归、熟地、白芍、丹皮、茯苓、沙参、黑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