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甲乙经》:“耳焦枯受麈垢者,病在骨。”系指耳廓焦枯、无华,乃阴虚气血少之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芋头,详该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
见《四川中药志》。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详心主神明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指霍乱由风淫或风木克脾所致者。症见头痛发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若风寒则脉浮紧,方宜败毒散;若风热,则脉浮数,宜用家秘神术汤;若风湿,则脉浮濡,宜以海藏神术汤;若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其状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津咽疼痛,夜间发热,口燥舌干,六脉洪数。”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知柏地黄汤等加减。②喉癣。见《喉科杓指》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