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疟母

疟母

病证名。疟疾日久不愈,顽痰挟瘀,结于胁下所形成的痞块。又称疟积母疟劳疟。《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张氏医通》卷三:“疟母者,顽痰挟血食而结为癥瘕,鳖甲煎丸,或小柴胡鳖甲蓬术桃仁,……此金匮法也。”又:“虚人久疟,时止时发,芎归鳖甲饮,不应,脾虚也,急用补中益气加鳖甲;少食痞闷,胃虚也,四兽饮加鳖甲当归蓬术肉桂。虚人疟母,必用补益。盖缘治之失宜,邪伏肝经,而胁下有块,仍寒热时作,不可以癖积治之,每见急于攻块者,多致不救。久疟不愈,必有留滞,须加鳖甲消之;如无留滞,只宜补益。”参见劳疟条。

猜你喜欢

  • 丘经历

    【介绍】:宋代医生。山东益都人。善长针术,曾以针刺治愈患牙槽风而日久颔穿脓血不止的病者。

  • 脂人

    指脂肪虽多而身形小的人。《灵枢·卫气失常》:“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

  • 热淋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因湿热蕴结下焦而成。主症为小便短、数、热、赤、涩、痛,并可伴有寒热,腰痛,小腹拘急胀痛,烦渴等,甚者尿出有血。治宜清热利湿为主。常用瞿麦汤、八正散、导赤散、五淋散等方

  • 银线盆

    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 外感喘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气喘由于外感六淫引起者。包括风寒喘逆、暑湿喘逆、燥火喘逆等。详各该条。

  • 冷泪

    证名。《银海精微》:“若迎风而出汪汪,冬日多,夏日少,拭即还生。又不分四季皆有,此冷泪也。”多由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招引外风所致。如椒疮及鼻部疾病引起泪道不畅等,亦可造成。本证眼无红痛,无时泪下,迎风

  • 木肾

    病名。出《丹溪心法》卷四。指睾丸肿大,坚硬麻木的病症。多由下焦感受寒湿而致。《育婴秘诀》:“卵肿不痛者,此湿也,又名木肾。”治宜软坚利气。用金茱丸(《幼科准绳》:金铃子、吴茱萸)或用瓜蒌连皮带子、荜拔

  • 六经病解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 马口疔

    病名。指疔生于下唇,致唇部肿起者。多由脾胃热毒上冲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方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紫地汤等加减。参见唇疔及驴嘴风条。

  • 元裕之

    【介绍】:见元好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