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疔疮要诀

疔疮要诀

书名。1卷。清·应遵诲撰于1874年。本书首载疔疮论,并介绍用针按穴挑疔治法;次列98种疔疮的挑治,并附插图;末附疔疮治疗方剂杂病验方

猜你喜欢

  • 黄宣

    【介绍】:宋代医家。天台(今浙江天台)人。撰《药书》10卷,已佚。

  • 周魁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杓元,别号澹然子。江苏江宁人。长于温病,撰有《温证指归》一书(1799年),主张详温证之原,辨温证之始,治疗注重保元,有一定见解。

  • 夏日沸烂疮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疿疮。见该条。

  • 酸榴根

    见《本草纲目》。为石榴根之别名,详该条。

  • 脊骨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 针解篇

    《素问》篇名。本篇解释用针的道理,故名。内容从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说明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法则,要按病的程度不同,确定九种针的用法。文中还解释了针感、候气和出针等问题。

  • 寒胀

    胀病之一。《兰室秘藏·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中载有寒胀:“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杂病源流犀烛·肿胀》:“胀病有七,医旨曰:一曰寒胀,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宜温之。”

  • 肠痈

    病名。出《素问·厥论》。即肠内生痈并腹部疼痛的病症。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而致胃肠运化失职,湿热内壅所致。《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 痰积腹痛

    病证名。指脾胃功能失调、水湿停积成痰而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痰积腹痛之症,时痛时止,利下白积,光亮不臭,或恶心眩运,或响如雷鸣。”《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痰积腹痛,下白物,时眩,喜热

  • 命带

    脐带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