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苓汤

理苓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干姜(炮)1.5~3克人参3~9克白术(炒焦)3~6克甘草(炙)1.5~3克茯苓猪苓各6克泽泻9克 桂3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化气利水。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白术3钱(炒),炮姜1钱半,茯苓3钱,泽泻1钱半,猪苓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甘草6分。

功能主治寒湿伤脾,痛泻,脉弦细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寒湿伤脾,气化不能通调,故腹痛溺涩泄泻不止焉。白术健脾燥湿,炮姜温中散寒,茯苓渗脾湿,炙甘草益中气,猪苓利三焦之湿,肉桂壮下焦之火,泽泻通利膀胱以快小便也。水煎,温服,使火温土健则寒湿自化,小便无不利,腹痛泄泻无不瘳矣。此利水温土之剂,为寒湿伤脾痛泻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理中汤合五苓散。

功能主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产后霍乱,脉紧细者。

各家论述产后脾胃两虚,寒邪搏湿,故挥霍撩乱,呕吐泄泻,谓之霍乱。与常人霍乱不同。人参补胃气之虚,白术助脾气之运,炮姜温中逐冷,猪苓利水泻湿,泽泻利肾膀之湿,茯苓渗脾肺之湿,炙草缓中和胃,肉桂补火散寒也。水煎,温服,使脾健胃强,则寒湿自散而经腑清和,安有挥霍撩乱,呕吐泄泻之患乎。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猜你喜欢

  • 紫草饮

    《政和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紫草饮药方名称紫草饮处方紫草60克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治痘疹欲出未出,或疹一起出齐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滚开水200毫升浸泡,以物盖定,勿令泄气,俟温,量儿大小服之

  • 烙脐丸

    药方名称烙脐丸别名烙脐饼子处方豆豉1分,黄蜡1分,麝香少许。功能主治小儿断脐。用法用量烙脐饼子(《卫生总微》卷一)。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 凫葵粥

    药方名称凫葵粥处方凫葵2斤,米半升。功能主治利小便。主热淋。用法用量上于豉汁中煮作粥。空心食之。摘录《食医心鉴》

  • 坚中丹

    药方名称坚中丹别名坚中丸处方半夏1两,猪苓1两(去皮,别为末)。制法上同炒半夏黄色,却将猪苓末盖半夏,地上以盏合定经宿,去苓只取半夏末之,以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室女白沃。用法用量坚中丸《普济

  • 交泰饮

    药方名称交泰饮处方黄连6克,肉桂6克,玄参10克。功能主治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主心肾不交。(神经衰弱)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彭宪彰方

  • 归芍利导汤

    药方名称归芍利导汤处方油当归7钱,枳壳1钱(面煨,去瓤),萝卜子1钱,槟榔1钱,生白芍5钱,车前1钱5分,细甘草1钱。功能主治痢,日夜数10次,欲下不下,逐点而来者。用法用量服药后,大便渐通,色变黄,

  • 七圣汤

    药方名称七圣汤处方半夏黄连白蔻人参茯苓竹茹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噎膈。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 鲤鱼皮散

    药方名称鲤鱼皮散处方鲤鱼皮灰半两,乱发灰半两,益智子(去皮)半两,虻虫(微炒)1分,水蛭(微炒)1分,当归(锉,微炒)3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恶血未尽,结聚腹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

  • 花斑癣特灵

    药方名称花斑癣特灵处方雌黄(雄黄代亦可)9g,石硫黄9g,煅明矾4g,蜜陀僧6-15g,红砒石2g,轻粉3g,蛇床子6g,海浮石4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花斑癣。用法用量分5-7次外用。用时药末以煤

  • 凉心丸

    药方名称凉心丸处方紫河车3分(蚤休是也),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远志(去心)1分,麦门冬(去心,焙)半两,丹砂(别研)1两,龙脑(别研)半钱,金箔20片(与丹砂、脑子同研)。制法除别研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