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玉顶发

猜你喜欢

  • 脱骨疽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

  • 小儿指纹

    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出唐·王超《水镜图诀》。观察指纹以诊断疾病,是儿科独特的诊病方法,其法主要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纹在风关是

  • 屈骨端

    即曲骨穴。《千金要方》:“失精,五脏虚竭,灸屈骨端五十壮,阴上横骨中央宛曲如却月中央是也。”

  • 血泄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小便下血。《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血泄,热客下焦,而大小便血也。”详便血、尿血条。

  • 热结膀胱

    膀胱被邪热困扰,出现血热相搏的实证。膀胱为足太阳经之腑,伤寒太阳病不解,化热入里,与血相搏,结于膀胱,症见下腹部硬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发热而不恶寒、神志如狂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热结

  • 凌云

    【介绍】:明代医家。字汉章,号卧岩。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精于针灸经脉之学,明孝宗赐任太医院御医。著有《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等书。

  • 肾疟

    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治宜桂枝加归芍汤、乌梅丸等。参见五脏疟条。

  • 枕中方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 虚热证

    证名。指正气不足所出现的热证。《此事难知·热有虚实外何以别》:“若骨痿、肉烁、筋缓、血枯、皮聚、毛落,五阴不足而为热病,是虚热。”多因气血阴液不足,或邪盛伤正所致。证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

  • 气病

    指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症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症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