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玉泉

玉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极,见该条。②经外奇穴名。①《备急千金要方》:“男阴卵大,病,灸玉泉百壮,报之。穴在屈骨下阴,以其处卑,多不灸之。”即位于男性阴茎上正中央、耻骨联合下缘处。②出《幼幼新书》。位于后头部,当枕外隆凸上缘,旁开头正中线1.5寸,再直下1寸处。主治瘖钓不语等。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③指舌下唾液腺。《茅亭客话》:“玉泉者,舌下两脉津液是也。”

猜你喜欢

  • 白熟苔舌

    舌苔白厚,明而不透,白而无光的舌象。此气血两亏,内脏虚寒已极之候,病多危重(见《伤寒舌鉴》)。

  • 药品辨义

    见博物知本条。

  • 椿树子

    见《生生篇》。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 研经言

    医论著作。4卷。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主要内容为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着重于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的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

  • 生犀饮

    ①《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犀角二钱,羚羊角、防风、黄芩、知母、茯苓、人参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伤寒病后,余热未清,过食辛热,两热合邪,以致瞳人散大,时见黑花,隐涩

  • 温清散

    《万病回春》卷六方。又名温清饮、解毒四物汤。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梔子各一钱半。水煎,空腹服。治妇人崩漏不止,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萎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

  • 膏剂

    药物剂型之一。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又叫膏滋。是把药物加水煎熬,滤滓,加入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可长期服用。常用于慢性疾病或身体虚弱者。外用的称油膏,一般称药膏,是把蜂蜡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

  • 食前服

    病在下焦及服补养药、补肾药、驱虫药均可在饭前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

  • 颊车骨脱臼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

  • 香白芷

    见《夷坚志》。为白芷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