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牙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萹蓄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萹蓄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简称五发。《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病证名。出《周礼》。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
【介绍】:见唐秉钧条。
病名。指位于丹田处的痈。《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丹田隐隐而痛者,三瞧疽也。上肉微起者,三膲痈也。”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证为寒热往来,二便秘涩。治法见小肠痈条。
病证名。睥,即眼睑。《证治准绳·杂病》:“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乃气伤之病,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若有湿烂及头风病者,方是风邪之故。久而不治,为牵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阴经别,见该条。
见内经评文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蒺藜,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铁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循经考穴编》作商盖。即督俞。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