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点穴麻醉

点穴麻醉

指压麻醉。见该条。

猜你喜欢

  • 下体痛

    证名。指痛在下身者。见《张氏医通·身体痛》。多由湿热相搏下注所致。治宜清热利湿,可用黄柏、苍术等煎服。若小便不利者,宜用五苓散、二妙丸等方。

  • 针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素协助针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针博士条。

  • 疳胀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 风热惊啼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二卷。由风热内乘于心,以致心脏生热,精神不定,睡卧不安,因致惊啼。治以清心宁神为主,如牛黄清心丸;热重者,用导赤散加黄连、山栀之类。

  • 祛瘀活血

    又称去瘀生新、活血生新、化瘀行血。是祛除瘀血、流通血脉的方法。血液由于阻滞而变为瘀血,须去除才能使血脉流畅。用桃仁、生地、丹皮、赤芍、当归、川芎、红花、三七、丹参等药。

  • 唐慎微

    【生卒】:约1056~1093【介绍】:宋代著名药学家。字审元。原为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他对发展药物学和收集民间单验方作出了贡献。唐慎微世医出身,刻苦学习,对经方更有所长,专心医业,

  • 瘀血发黄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卷五。即蓄血发黄。《证治汇补》卷三:“瘀血发黄,喜忘如狂,溺清,便黑。”《张氏医通·杂门》:“有瘀血发黄,大便必黑,腹胁有块或胀,脉沉或弦,大便不利,脉稍实而不甚弱者,桃核承气汤

  • 胞门

    ①亦作子门,即子宫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胞门寒伤,经络凝坚。”②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气穴,见该条。②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道穴。见胞门、子户条。

  • 牡荆汁

    出《陶隐居登真隐诀》。即牡荆沥,详该条。

  • 通壅。壅塞不通。《素问·大奇论》:“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胜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谓脏气满而外壅于经络所出现胀满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