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疳

火疳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火疡。多因火毒之邪侵犯白睛,滞结为疳。症见白睛深部向外凸起暗红色颗粒,“初起如粟疮榴子一颗,小而圆,或带横长而圆,状如豆,次后渐大”(《审视瑶函》),红赤疼痛,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甚至影响黑睛瞳神发生病变,严重者可失明。类今之巩膜炎。治法:宜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方用洗心散加减,外点五胆膏

猜你喜欢

  • 锁口疔

    病名。指疔之生于嘴角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锁口疔在嘴角生。”系心脾二经火毒凝聚所致。初起口角生疔如粟米,色紫坚硬,根脚小而深,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者口不能开。详唇疔条。

  • 千金葳蕤汤

    即葳蕤汤第一方,见葳蕤汤条。

  • 月经水

    见《本草蒙筌》。指月经之血。

  • 鱼骨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皮急紧小症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睥急紧小。详该条。

  • 山猪药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 增补医方一盘珠

    见医方一盘珠条。

  • 产后发狂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 痘科方药集解

    参见痧痘集解条。

  • 双补汤

    《温病条辨》卷三方。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肉苁蓉、山茱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水煎服。治老年久痢,脾肾阳虚,大便溏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