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许思文条。
《疡医大全》卷七方。又名醉消散。黑牵牛子(头末)、母丁香、何首乌、槟榔、荆芥、三棱(醋炒)、莪术(醋炒)、熟地黄、巴豆、五灵脂、大黄、白豆蔻仁、桂枝、穿山甲、当归、赤芍药、川乌、小茴香、草乌、炒杏仁、
【介绍】:见李中梓条。
书名。清·叶桂撰,陆士谔编。刊于1921年。全书分为调经门、胎产门、带崩门和血室门,每门又分类记述,集录了叶氏治妇科病的诊治经验,并附论脉二则。
经穴名。代号BL25。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之背俞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三腰神经的后支和第四腰动、静脉后支。主治腹痛,腹胀,
病症名。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坚硬,失去正常之柔和性。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病名。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四。多因产时损伤冲任胞脉,产后经脉未复,劳役损伤;胞衣不下,冲任胞脉受阻或产蓐期房事过早所致。症见阴中突然大量流血或暴崩不止。治法参见血崩、胞衣不下条。
①身体。《荀子·劝学》:“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②妊娠。《脉经》:“妇人经自断而有躯。”
见《本草从新》。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脉象之一。又称极脉。脉来急速,较数脉尤甚,成人一息七、八至。《脉诀汇辨》:“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速之脉,数之甚者也。”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见于急性热病,虚损劳伤者,多是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