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胃汤

温胃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温胃汤

药方名称温胃汤

处方附子当归厚朴人参橘皮芍药甘草各3克干姜4克 蜀椒2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胃寒气逆,腹胀咳嗽,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温胃汤

药方名称温胃汤

处方肉桂3克(夏月减半)厚朴3克陈皮3克香附3克当归4.5克川芎3克车前子3克枳壳4.5克 黑姜1.5克桃仁3克半夏3克砂仁1.5克 生芝麻3克 炒米50粒

功能主治治孕妇临产,忽然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症因脉治》卷一:温胃汤

药方名称温胃汤

处方厚朴砂仁甘草陈皮干姜白豆黄耆人参姜黄益智

功能主治治寒邪在里,胃脘痛,脉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会约医镜》卷四:温胃汤

药方名称温胃汤

处方山药(炒)9克扁豆(炒,研)9克甘草(炙)4.5克茯苓4.5克白术6克干姜(炒)3~6克吴茱萸2.4克(开水泡用)补骨脂(炒)4.5克 肉豆蔻(去油)3.9克

功能主治治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及下利清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阳虚寒盛者,加附子3~6克;如腹痛者,加木香0.9~1.2克;如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个,木香(煨用)0.9克,如肝邪侮脾者,加肉桂3~6克。

摘录《会约医镜》卷四

猜你喜欢

  • 燥肠丸

    药方名称燥肠丸处方附子1个(炮)龙骨15克干姜30克吴茱萸15克 米壳15克 诃黎勒皮15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伤寒汗下后,大小便自利,膻中痛者。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下。

  • 七宝丹

    药方名称七宝丹处方附子(炮)当归陈橘皮干姜各30克吴茱萸厚朴(姜汁炙)南椒各15克 硫磺30克制法上药七味,细锉,以慢火焙,捣罗为末,与硫磺末拌匀,煎米醋和作两剂,再以白面250克,和令得宜,亦分作两

  • 白丸子散

    药方名称白丸子散处方青州白丸子(生料)、加木香、丁香、橘红、天麻、全蝎(去毒足)、僵蚕(炒,去嘴足)各少许。功能主治肝木克脾土,风痰壅盛,咳嗽,直至嗽顿,饮食痰物俱吐尽,方少定。摘录《得效》卷五

  • 苍术复煎散

    药方名称苍术复煎散处方红花1分,黄柏3分,柴胡5分,藁本5分,泽泻5分,白术5分,升麻5分,羌活1钱,苍术4两。功能主治寒湿相合,脑右痛,恶寒。项筋脊骨强,肩背胛眼痛,膝膑痛,无力,行步沉重。风湿热痛

  • 独圣丹

    药方名称独圣丹处方丝瓜(老者,近蒂取)3寸。制法于砂瓶内固济,桑柴火烧存性,为末,以如数配砂糖捣成饼。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用法用量时时与吃。尽为佳。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 桂枝葛根汤

    《片玉痘疹》卷五:桂枝葛根汤药方名称桂枝葛根汤处方桂枝、芍药、干葛、甘草、防风。功能主治痘疹,如暴风连日而有伤风之症者。用法用量水1盏,加生姜1小片、大枣1枚,煎7分,热服。摘录《片玉痘疹》卷五《准绳

  • 柴胡双解饮

    药方名称柴胡双解饮别名柴胡双解散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人参、陈皮、芍药。功能主治足少阳胆经受证,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脉来弦数。用法用量柴胡双解散(《赤水玄珠》卷十八)。小便不利,加茯苓;呕,

  • 二母宁嗽汤

    药方名称二母宁嗽汤处方知母(去毛)1.5克 贝母(去心)4.5克黄芩3.6克 山栀仁3.6克石膏6克 桑白皮3克茯苓3克瓜蒌仁3克陈皮3克枳实2.1克五味子10粒 生甘草0.9克制法上药锉为一剂。功能

  • 加减八味汤

    《辨证录》卷三:加减八味汤药方名称加减八味汤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5钱,丹皮5钱,泽泻2钱,茯苓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2钱。功能主治肾中水火两虚,耳中作痛,或痒发不已,或流臭水,作于

  • 丝瓜酒

    药方名称丝瓜酒处方丝瓜根5~6根制法上药捣烂。功能主治治黄疸。眼与周身黄如金色者。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加黄酒冲服即愈。摘录《仙拈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