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出《本草图经》。即不灰木,详该条。
《金匮要略》方。桂枝、芍药、甘草、黄芪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服后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同收涩。详该条。
【介绍】:隋代外科医家。撰有《疗痈疽诸疮方》二卷。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2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前有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
病名。①指感触秽浊不正之气而出现腹痛,吐泻等症。多见夏秋二季。《痧胀玉衡》卷上:“痧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从秽气痧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痧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痧发者多;遍
见《郑氏女科家传秘方》。即打胎。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三国时蜀国医家。据史料记载,著有《意医纪历》1卷,现已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