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陆川本草》。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官名。元世祖忽必烈设置。专管皇帝及其家族的饮食。并负责从本草中挑选有补益作用的药品与饮食配合。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针灸集成》作环岗。位于骶部,当小肠俞直下2寸处。主治大小便不通、腰痛等。艾炷灸3~7壮。
病名。系指耳郭上生疮、或烂痛有脓汁。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疼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参见月蚀疳疮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野冬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查万合条。
《药籢启秘》方。白降丹、红升丹、熟石膏各等分,冰片少许。为细末,米糊为条,插入疮口,上盖薄贴。治一切疮毒阴疽,日久成漏,脓水淋漓不断。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肠痫之为病,不动摇。”参痫条。
小儿推拿治疗方法之一。出《幼科铁镜》。用冷水滴儿大横纹处,两大指自大横纹推至曲池,同时用两手四指拍之,并口吹凉气送之。此法性凉,治热病。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表现不一。治疗方药各异。参见金石中毒条。